楼上残灯伴晓霜,独眠人起合欢床; 相思一夜情多少,地角天涯未是长!
北邙松柏锁愁烟,燕子楼中思悄然; 自埋剑履歌尘绝,红袖香消一十年。
适看鸿雁岳阳回,又睹玄禽遥社来; 瑶琴玉箫无愁绪,任从蛛网任从灭。
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,依山面水,风景绝佳,是张愔生前特地为关盼盼兴筑的一处别墅,门前一湾清流,沿溪垂杨如烟,幽谧的楼头惟有燕子翩然来去。昔日张愔与关盼盼曾经双双在楼上看过夕阳暮色,在溪畔柳堤上缓缓漫步,多少个月明之夜喁喁低语,数不清的晓雾朦胧,相偎相依;如今却是风光依旧,人事全非,寒灯照壁,形单影只,夜夜刻骨的相思,朝朝凄凉的况味,冬去春来,燕子复归,遥想洛阳邙山良人的坟茔,不觉悲从中来,心情萧索,万念俱灰,一恁瑶琴玉萧尘封壁间,未亡人凄寂落寞的情状,跃然于字里行间。
白居易目睹关盼盼凄惋的诗篇,忆及往昔在徐州接受招待的情景,顿时陷入一片迷离的回忆中,爱不忍释地反复吟咏,心中惆怅不已,但是转念一想,既然如此情深义重,难割难舍,何不相随于泉下, 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韵事呢?于是在这种意念的驱策下, 白居易壮肃地依韵和诗三首云:
满窗明月满帘霜,被专灯残拂卧床; 燕子楼中寒月夜,秋来只为一人长。
钿带罗衫色似烟,几回欲起即潜然; 自从不舞霓裳曲,叠在空箱一十年。
今春有客洛阳回,普到尚书坟上来; 见说白杨堪作柱,争教红粉不成灰。
满窗明月满帘霜,被专灯残拂卧床; 燕子楼中寒月夜,秋来只为一人长。
钿带罗衫色似烟,几回欲起即潜然; 自从不舞霓裳曲,叠在空箱一十年。
今春有客洛阳回,普到尚书坟上来; 见说白杨堪作柱,争教红粉不成灰。
白居易设想燕子楼在徐州西郊,秋来西风送寒,月明如昼, 更显得凄冷与孤寂,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来必然受尽了折磨与煎熬。张尚书离她而去之后,脂粉不施,琴琴不调,往日的舞衣自亦叠置箱箧,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。忽然笔锋一转, 说到张尚书墓木已拱,白杨已堪作柱,而生前的红粉佳人尚且孤孤单单地独守空帏,倘若真的情真意挚,何不一死了之,追随良人于九泉之下呢?
白居易执着地认为关盼盼应该以死殉情,这是诗人的价值标准,也是当时的道德观念,为了更具体也更明朗地表达他的意思:
黄金不惜买峨眉,拣得如花四五枝;
歌舞教成心力尽,一朝身去不相随。
黄金不惜买峨眉,拣得如花四五枝;
歌舞教成心力尽,一朝身去不相随。
张仲素以张尚书旧属身份,每次经过徐州,都会到燕子楼中探望关盼盼,他把白居易的和诗及另外一首七言绝句都拿给关盼盼过目,引起了这位幽居燕子楼上的贞静佳人强烈的震撼。 首先是认为能够获得大诗人白居易的关注及品题,是一种难得的殊荣,继而反复诵读,又觉得诗中寓意太过于咄咄逼人,而且用语尖苛,有欠公平,因面泪流满面地谓张仲素道:“自张公毫背,妾非不能死,深恐千载以下,以我公重色,有从死之妾,是玷我公清范也,所以偷生耳!”
言讫,放声大哭,张仲素亦为之侧然,良久,关盼盼似乎已经把激动的心情,理出了一个头绪,于是在泪眼模糊中,强忍着悲痛,依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云:
自守空楼敛恨眉,形同春后牡丹枝:
舍人不会人深意,讶道泉台不相随。
自守空楼敛恨眉,形同春后牡丹枝:
舍人不会人深意,讶道泉台不相随。
关盼盼的诗中有剖白、有怨想、更有愤怒,她描述独守楼头的凄怆景象,也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;既然有人逼着她…死全节,她也只好照单全收了。
诗中所言的“形同春后牡丹枝”是根据当年欢宴白居易时,曾蒙奖谓:“醉娇胜不得,风袅牡丹花”如今春残花谢,已经是空余残枝败叶了;而“舍人不会人深意”,其中的“舍人“指的就是白居易,他此时正担任中书舍人的官职,刚由江州司马任上召还不久。自江州抵长安三四千里,凡乡校、佛寺、逆旅、行舟之中,往往有诵其诗者;七庶、僧徒、 孀妇、处女之口,每每有咏其诗者;以是大为兴奋,也就浑忘所以,而出语咄咄通人,终于把关盼盼逼上了不归路。
张仲素离开了燕子楼以后,关盼盼即开始绝食,老仆泪眼相向,劝其不必如此自苦,徐州一带土人也纷纷以诗疏解,终未能挽回关盼盼一死完贞的心愿,遂在句日后,这位如花似玉,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,终于香消玉强于燕子楼上,弥留之际尚提笔大书:
儿童不识冲天物,
漫把青泥汙雪毫。。
儿童不识冲天物,
漫把青泥汙雪毫。。
在关盼盼的心目之中、白居易只不过是个幼稚的儿童而已, 哪里识得她冰清玉洁的高贵情操呢?“我虽不杀伯仁,伯仁因我而死”,“人生艰难惟一死”,又何苦对一个弱女子苦苦相逼呢?
当时同情关盼盼的人,对白居易都十分的不谅解,而白居易听到了关盼盼的死讯,先是震惊,继之惋惜,终至敬佩,归结到内疚不已。他曾经多方协助,使关盼盼葬于张尚书墓侧,也算是对这个贞烈女子的一些补偿而已!
白居易六十六岁以后,官职是太子少傅,分司东都,隐居洛阳香山,深自晦藏,自付来日无多,不惜把钟爱的骏马让给他人, 并把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与小蛮无条件放出,以免百年之后,重演关盼盼的往事,有人说白居易如此作法,完全是逼死关盼盼的赎罪行为呢!
燕子楼因关盼盼而成为徐州的胜迹,历代均加修聋,楼上至今仍悬有关盼盼的画像,风神秀雅,云鬟翠袖,令人仰慕其风华, 更感喟其情烈。
“莺花真草草,燕子故飞飞”是燕子楼头的一副襤联,千年之后,仍然如闻其声,如睹其形!“燕子楼空,佳人何在?”一阵风儿吹来,它会轻声地告诉你:在山巅,在云间,在水中,在文人的心底、笔下、梦里,一代又一代鲜活迷人地生存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