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是卢秀燕明确表态不参选,理由是要专心准备2028年选举,不想在党务上分心;接着蒋万安也宣布无意主席职位,甚至连侯友宜都在观望中保持沉默。
这些人的政治嗅觉都不差,他们心里明白一个道理。
当下的国民党主席,注定是个"背锅侠"。
自从去年柯文哲被绿营构陷下狱之后,赖清德当局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国民党,各种设陷阱行动不断。
从今年一大一小两次罢免,到大闹立法院,再到针对陆配的政策打压,民进党的意图很明确:就是要给国民党搞垮,让蓝营彻底失去翻身机会。
在这种背景下,谁当选国民党主席,就等于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。
三年来被重点打击,天天成为媒体围攻的靶子,这样的"待遇"确实让人望而却步。
卢秀燕的选择其实很聪明,跨过党主席职位直接冲击2028年选举,既能保持政治声望,又能避开眼前的泥潭。
但问题是,如果所有有能力的人都选择"明哲保身",国民党的未来怎么办?
党内目前的几个派系各说各话,"温和蓝"、"战斗蓝"、"中间蓝",每一派都有自己的小算盘。
更要命的是,这些派系之间不仅理念不同,利益更是冲突不断,根本拧不成一股绳。
就在这种一片"晦暗"的选情中,马英九团队突然站了出来。
这个时机的选择,绝非偶然。
马英九为什么在这个时候"开火"
萧旭岑的这番表态,说是个人观点,其实谁都知道他代表的是马英九团队的整体态度。
作为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,他的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。
马英九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声,背后有着清晰的政治逻辑:国民党已经到了必须"正本清源"的关键时刻。
第一项条件:"没有私心,无私无我",直指当前党内的投机心态。
这些年来,太多人把党主席当成政治跳板,想的不是为党付出,而是如何借助这个平台为个人谋利。
马英九团队的要求很直接:未来的主席必须把2028年胜选作为最高目标,而不是在位置上"混日子"。
第二项条件更加犀利:"回到党纲、党章"。
这是在敲打党内那些想搞"其他路线"的人,特别是那些在"九二共识"问题上摇摆不定的投机者。
近年来,国民党内部经常出现不同派系各说各话的情况,有人主张亲美,有人倾向亲中,有人干脆选择模糊化处理。
结果就是外界根本搞不清楚国民党的真正立场,这样的党还能有什么竞争力?
马英九团队强调"必须回到党纲、党章",就是要避免这种"个人秀",让党的方向更加明确。
第三项条件最为关键:"推动蓝白合"。
2024年的教训摆在那里,蓝营和民众党互相消耗,最后让民进党得以继续执政。
如果国民党不能学会合作,单打独斗几乎没有胜算。
萧旭岑特意提到,他在2024年就曾呼吁过蓝白合,但当时遭到围剿。
现在再次提出这个要求,说明马英九团队已经看得很清楚:不团结就是死路一条。
但这三项条件看似简单,实际上每一条都击中了国民党当前的要害。
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,在国民党内真的不多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马英九团队要在这个时候发声——不是为了支持某个具体的候选人,而是要为整个选举定调。
在政治投机盛行的时代坚持什么
马英九团队这次表态,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三项条件本身,而是对"两岸同属一中"的再次强调。
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,敢于公开坚持这个立场,需要相当的政治勇气。
特别是在民进党拿陆配政策做文章的当下,这种表态更显得难能可贵。
萧旭岑直接指出,大陆和台湾之间不存在所谓"国籍问题",只有户籍问题。
从台北搬到高雄是居住自由,从大陆搬到台湾也同样是居住自由。
这个表述看似简单,实际上击中了民进党"台独"论述的要害。
民进党希望用"国籍"概念去制造割裂,但事实上,大陆和台湾从来都是一个整体。
马英九自己在任时推动的"九二共识"框架,曾经让两岸关系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。
那时候,两岸贸易蓬勃发展,人员往来频繁,台湾民众也从中受益良多。
如今民进党上台后,两岸关系急转直下,台湾经济也跟着受到冲击。
在这种背景下,马英九团队重申"两岸同属一中",不仅是价值坚持,更是现实需要。
但问题是,现在的台湾政治环境下,还有多少人敢于坚持这样的立场?
从国际环境来看,美方不断在台海问题上加码,岛内的"台独"势力也在趁机坐大。
如果国民党失去了"坚持一中"的立场,那么蓝绿之间的差别就会越来越模糊。
到最后,国民党可能彻底丧失存在感,成为民进党的"跟班"。
这正是马英九团队最担心的事情。
政党政治的本质是价值竞争,没有明确价值立场的政党,注定只能在投机中消耗自己的生命力。
国民党如果连自己的根本立场都不敢坚持,还谈什么重新执政?
从这个角度看,马英九团队的表态,与其说是对党主席候选人的要求,不如说是对整个国民党的灵魂拷问。
在政治投机盛行的时代,还有人愿意为理想和价值付出代价吗?
这场博弈的赢家到底是谁
马英九团队的这次表态,已经在台湾政坛引发了微妙的连锁反应。
首先是党内各派系的重新分化组合,原本观望的政治人物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。
郑丽文已经明确表态参选,她的三个理由听起来很有说服力:朱立伦要让位、卢秀燕不参选、党需要有人带队。
更重要的是,郑丽文对"一个中国"的坚持态度明确,这与马英九团队的要求高度吻合。
知名统派邱毅教授也点名了三个可能的候选人:蔡正元、张亚中和郑丽文。
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,都曾经被金溥聪打压过,也都被马英九排挤过,但他们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相对坚定。
这说明一个问题:马英九团队的表态,正在重新塑造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版图。
那些在两岸问题上摇摆不定的人,将越来越难以获得深蓝力量的支持。
而那些坚持"一中"立场的政治人物,则可能迎来新的机会。
从更大的格局来看,这场博弈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国民党内部。
如果深蓝力量真的能够重新掌握国民党的主导权,两岸关系可能迎来新的转机。
毕竟,民进党的"台独"路线已经把台湾推向了危险边缘,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这条道路的后果。
2028年的选举,将是一次关键的选择。
如果国民党能够在马英九团队的引导下,重新找回自己的政治品格,坚持正确的两岸路线,确实有可能重新获得民众的信任。
但关键在于,能否有足够多的政治人物愿意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。
马英九团队开出的三项条件,看似是对党主席候选人的要求,实际上是对整个蓝营的考验。
能够通过这个考验的人,才配得上在关键时刻领导国民党。
而那些只想捞取政治资本的投机者,注定要在这场洗牌中被淘汰。
从这个角度看,马英九团队的表态,不仅是为国民党指明方向,更是为台湾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。当然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最终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,还要看国民党内部是否真的有人愿意为此付出代价。
结语
政治的本质从来不是权术的较量,而是价值观的竞争。没有明确价值立场的政党,注定只能在投机中消耗自己的生命力。
马英九团队的这次表态,或许预示着台湾政治生态的一次重要转折。当深蓝力量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,两岸关系也有望告别混沌,回归理性轨道。
面对历史的十字路口,每个政治力量都面临选择:是继续在投机中沉沦,还是在坚守中重生?答案,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